廣東移動中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侯迪碩表示,結合農業部門的估算,5G智慧漁業項目推廣后,脆肉鯇產能約可提升20%左右,最高可達畝產6000斤以上,年單產3.5萬噸,總產值超15億元。依托廣東移動5G、物聯網等技術,小欖鎮開啟了漁業養殖的“數智”引擎。“目前中山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已經申請成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處于建設期。”李鑑輝表示,接下來,鎮政府還將投入數千萬專項資金,用于全鎮的漁業升級和改造。“我們打算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資金里,為開展5G智慧漁業項目的農戶申請一筆補貼,初步計劃是補貼20%-30%。”近年來,在加快5G網絡建設的同時,廣東移動大力布局5G信息服務新場景,為各行各業注智賦能,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在中山市小欖鎮,廣東移動運用先進的5G、物聯網等技術,將養殖生產設備、氣象雨量監測設備、云平臺等連為一體,共同為脆肉鯇養殖提供精準支撐,實現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智能化。

“現在的農業跟我小時候相比,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倍。”家在陽江的陳關在結束中山脆肉鯇養殖基地的探訪行程后向南都記者感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養淡水魚的過程。這次參觀才了解到,如今廣東脆肉鯇飼料的管道輸送、信息化的管理以及對脆肉鯇體重的控制都非?茖W”。9月19日-20日,南都商業數據新聞部、N視頻聯合廣東移動開啟“南都開團·尋味大美廣東”(以下簡稱“南都開團”)第三期的產地溯源之旅。經過前期征集、篩選后,廣州的六組讀者家庭在兩日的行程中,打卡了中山市小欖鎮“中國脆肉鯇之鄉”、5G智慧漁業項目。當天,除了品嘗脆肉鯇,南都開團的團友們還在脆肉鯇養殖基地體驗了5G遠程喂魚、拋料等活動。“投飼機模塊可在魚塘中央360度拋料,拋料可調直徑范圍達20米至50米,能有效改善采食區溶氧狀況。”站在魚塘邊四五米高的儲料罐前,黃嘉華一邊操作著智能投喂設備,一邊向南都開團的團員們介紹,其實不用到現場操作,只用一臺手機,也可以隨時隨地掌控魚塘的整體情況。

黃嘉華是小欖鎮一家脆肉鯇養殖基地的老板,他的魚塘每年對外銷售130-150萬斤脆肉鯇。今年5月,黃嘉華的魚塘開始試點智慧漁業云平臺以及自動化養殖生產設備。除自動投喂外,還可以通過智慧漁業云平臺,隨時監控魚塘的水溫、酸堿度、亞鹽等,“把我們全產業園的養殖戶數據輸入進去后,實現對比,就能更好地比較出怎么養魚更科學,更能增產。”小欖鎮副鎮長李鑑輝告訴南都記者,現在養魚農戶年齡越來越小,年輕人才已成為中山養殖業的主力軍。黃嘉華就是其中一員,他出生于1991年,2015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接班父輩。在他看來,現在漁業急切需要科技化賦能,不然年輕人不會有興趣加入這個行業,“一年365天都要過來喂飼料、搬飼料,長時間干體力活,夏天還有可能中暑。”

在參觀完脆肉鯇養殖基地后,南都開團的團友紛紛表示驚嘆,“沒想到廣東養殖業的發展已如此先進。”5G、物聯網等技術,將養殖生產設備、氣象雨量監測設備、云平臺等連為一體,讓傳統養殖業實現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智能化。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南都團友陳路漫、黃河清從專業角度點贊了中山漁業養殖的技術進步。黃河清表示,他的碩士專業就是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所以魚塘現在使用的這類技術,對他來說并不陌生,“通過自動化、網絡信息和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實現了農業的信息化。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說,也能節省人力物力。”“沒想到我們平時買的脆肉鯇,在上架前有那么多講究!太不容易了。”9月19日晚,在嘉華脆肉鯇養殖基地的農莊品嘗了正宗的脆肉鯇后,一位黃姓團友連連感嘆,脆肉鯇美味,但廣東美食的背后還有科技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