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桑樹的桑葉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能達到20%以上,所以被稱為“蛋白桑”、“飼料桑”。它一年可以割四茬,畝產鮮桑葉3000公斤,曬成干葉畝產也在800公斤左右。
不過,雖然飼料桑的桑葉里面有蛋白質,但是它存在的方式是大分子形式,這些物質很難被豬牛等消化吸收,所以需要把它發酵。發酵分解之后,就變成了氨基酸,可以被豬牛等更多地吸收。
走進達茂旗烏克忽洞鎮東山畔村蛋白桑種植基地,成片的蛋白桑在陽光的照射下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東山畔村地勢低洼,林地面積廣,土地多為旱地,現有種植結構單一,每年只能種一茬農作物,畝均收入不足千元。為擺脫種植業低收入的窘境,破解農民增收難題,今年,烏克忽洞鎮黨委、東山畔村黨支部多渠道了解,積極與達茂旗農牧局對接,決定在烏克忽洞鎮東山畔村以試植蛋白桑,調整種植結構,拓寬村民致富路。
據了解,蛋白桑也叫飼料桑,一種優良的畜禽飼料源,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對土壤的要求不高,田、土、空坪隙地都可種植。東山畔村黨支部書記高建中介紹:“蛋白?芍^渾身是寶,嫩芽做菜、葉子做茶,老一點的桿、葉做肥料,碎葉子還能加工成面條,是致富的好產業。”
蛋白桑種植在達茂旗屬首例,為了不讓村民擔風險,高建中自告奮勇承擔起了試種任務,成為了全旗種桑“第一人”,等成功了再推廣給更多的鄉親。為了支持高建中試種蛋白桑,鄉政府幫助他邀請農技專家田間指導,聯系農業企業尋找銷路。經過多方努力,10畝蛋白桑生根發芽從想法變為現實。高建中說:“如果試種成功的話,預計畝均收入2000元左右,效益可觀,收入好的話就可以大面積推廣。”
據高建中介紹,蛋白桑的日常管理非常簡單,只需要定期除草和澆水即可,對土壤質量要求不高,當年種植可當年受益。“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廣蛋白桑種植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將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思路,積極與包頭市山川圣陽熱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收購,引進食品加工、飼料、生物制藥等蛋白桑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讓農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