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頭蒜相信大家都見過,還算是一種比較常見且有著特殊用途的大蒜。所謂獨頭蒜,也就是鱗莖不分蒜瓣,只有一個圓球狀的蒜瓣。這種獨頭蒜因為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產生多瓣的大蒜鱗莖,其辛辣味較為獨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防癌殺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雖然獨頭蒜有其特殊的藥用價值,但是因為其與多瓣蒜相比,個頭較小,會嚴重影響到大蒜的產量,種植大蒜的經濟效益就大打折扣。所以,在大蒜的種植過程中,人們都會盡量采取措施防止大蒜出現獨頭蒜的現象發生。
與獨頭蒜一樣,會影響到大蒜經濟效益的情況還有復瓣蒜和散瓣蒜,這三種情況除了會影響到產量,也還會影響到大蒜的品質。所謂的復瓣蒜,就是指鱗莖的側芽形成蒜瓣以后,再次發芽又形成次一級的蒜瓣。這種次一級的蒜瓣很小,同時使整個鱗莖分為幾個蒜頭。盡管蒜瓣及蒜薹數比正常的多得多,但都很小,所以商品價值不大。而散瓣蒜則是鱗莖所形成的蒜瓣在未收獲前又發芽形成新葉,使是整個鱗莖生出許多細小的葉子,讓蒜瓣不再肥大。
種植大蒜的方式都一樣,為什么大蒜會出現這些不正常的情況呢?
出現獨頭蒜的原因:一是由次生鱗莖產生。因為次生鱗莖個體小,易形成獨頭蒜;二是種植大蒜時,使用過小的蒜瓣,以致在鱗莖形成開始時期,生長量;三是在幼苗生長過程中,缺肥缺水,或者遭受病蟲危害,致使鱗莖形成開始時期生長量小。
出現復瓣蒜的原因:出現復瓣蒜這種情況較少見,主要是播種不當所致,如果人為地在秋季播種前用低溫處理后播種,越冬后,在收獲時就會出現復瓣蒜的現象。
出現散瓣蒜的原因:一是秋季播種過早,或在春季鱗莖形成初期肥水過多;二是采收過遲,使鱗莖的莖盤在采收前腐爛于土中,導致蒜瓣互相分散,成為散瓣蒜。
預防這些現象發生的辦法:一是選擇較大的蒜瓣作為留種用;二是秋季適時播種,防止播種過早;三是在蒜葉生長過程中,加強肥水管理,使之在鱗莖開始形成時有較大的個體,鱗莖開始膨大以后,要控制肥水用量,避免所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而重新長出葉子來;四是適時采收,避免收獲過遲;五是貯藏過程中加強管理,防止散瓣。
至于選種,怎么選才是良種呢,主要是在大蒜未采收前,選擇一些成熟早,長勢好,產量高的植株,采收以后,進行單球選種,淘汰那些品質差,過于弱小的瓣子。應盡量選用無病蟲危害,無機械人為創傷,肉質肥厚,圓正的蒜瓣。
至于播種,要做到合理密植,做到開小溝淺溝栽植。先從地塊的一端開一條淺溝,將蒜瓣靠溝的一側依次排列,排完種后在溝內施基肥,再按行距開第二條溝,用開第二條溝鈞土壤覆蓋第一條溝,以后依次進行。不過,不同的蒜種有不同的要求,至于要多大的密度才合理,這得根據大蒜的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栽培目的等因素而定。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