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是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著的最大的鳥。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 于沙漠荒原中生活,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米,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能跳躍達3.5米。由于鴕鳥食物來源廣泛,多以草、葉、種子等雜食為主,由 此為人工養殖提供了條件。
在我國已有二十多年養殖歷史的鴕鳥,在發展的初始階段,曾經歷過一只種鴕鳥高達30萬元的炒種階段,后來,隨著種鳥價格的回落,一些以炒種為目 的鴕鳥養殖企業紛紛退出了鴕鳥市場。那么究竟怎樣尋找鴕鳥養殖的賺錢之道呢?近年來,作為華北最大的鴕鳥養殖基地,石家莊市農科院的鴕鳥養殖數量不僅超過 萬只以上,而且他們養殖一只鴕鳥的利潤已經接近3000元,是普通養殖戶利潤300-400元的近十倍,還大大降低養殖風險。
原來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們把握了養殖加工一條龍的原則。在養殖鴕鳥的同時,通過幾十種菜肴的鴕鳥宴和真空包裝鴕鳥鹵肉等形式,進行了深度開發, 形成了目前每天2000-3000人排隊品嘗的壯觀場面。不僅將鴕鳥的心、肝、肺等進行細致開發,還將鴕鳥肉的筋腱分離,制成了多種菜肴。還將鴕鳥肉制成 青芥鴕鳥扒,更是成為招攬顧客的招牌菜肴。據說這些做法不僅盡量發揮了鴕鳥肉的特點,還使其口味更加獨特。目前這里不算鴕鳥皮和鴕鳥毛,僅每只鴕鳥菜肴開 發價值3700元左右,去掉不到1000元的養殖成本利潤接近3000元,成功帶動了當地鴕鳥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