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mgaxx"></object>
      首頁 > 三農問題

      我吃不起水果了,被資本綁架的水果行業

      來源:

      “今年水果價格太高了!”

      “老朽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見水果那么貴,老朽不吃,你們慢慢吃。”

      “蘋果去年4塊9,今年沒低于6塊9的,吃不起,只能吃吃香蕉了。”

      “拆了那么多農貿市場,小菜店,小果攤,不貴才怪呢! ”

      上周筆者發送的一篇《水果越賣越貴?價格為何“漲聲一片”?》文章,引起了C端消費者的軒然大波,“貴”似乎已經成了如今消費者對于水果的統一印象。

      確實,大家發現沒有,今年水果有一個普遍的特征“貴的離譜”!從蘋果到早期瓜市再到荔枝,往年平穩的水果價格,在今年一個接著一個突破新高。

      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或許有的人認為是減產,有的人認為是果品結構的變化,但是,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一個或許在行業里鮮少被提及的角度——資本驅動,來分析一下今年的水果為什么這么貴?

      資本成就了水果產業,卻也綁架了水果產業

      我們常說,中國近幾年的水果產業發展飛速,趕得上歐美農業過去20年的速度。

      回憶一下,水果產業是什么時候突然火起來,促使大批人員一躍而入的?

      應該就是資本的目光開始對準水果行業的時候。

      房地產不景氣,大家都在尋找健康產業以求有好的資金流向入口,水果作為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朝陽產業進入了資本的眼簾。

      這個行業足夠落后,讓資本能夠大展拳腳。于是乎,水果產地、批發、零售各處都能看到資本的身影。

      一時間,各品類水果產地在資本與政府的雙重扶持助力下,開始土地大量流轉,規;霈F。各種分選、包裝、保鮮庫等采后設備成套奉上。產地的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日新月異!

      線上、線下水果零售遍地開花,各種模式、各個地方層出不窮,街頭巷尾仿佛都被水果店包圍。

      在此,筆者不得不感嘆,資本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是,資本逐利。資本幫助行業發展的前提是讓他能夠盡快回收成本與“高額利息”。這就奠定了近幾年水果行業的“快”節奏。

      這種節奏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種焦慮,大家都在思考新模式、新營銷、新品種,不惜一切代價。

      而水果行業作為一個本該“慢”的行業,在被動“快”發展后,后遺癥正在逐漸顯現——不合常理的水果高價。

      這其中有前期成本的投入、果品結構的升級、包裝保鮮的迭代等原因。還不乏個別不良投機者為追逐利潤故意掀起水果市場價格波動!

      警惕:投機者在水果行業割韭菜

      投機者的胃口從不滿足于小打小鬧,他們要求的是利潤,而想要獲得利潤市場就得有波動。

      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注意到這股力量在市場的涌動了。你可能聽說過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但囤貨的柚惑,蔗干你,大家可能沒有耳聞。

      就在去年,筆者就親眼見證了一場甘蔗市場里的割韭菜。投機者們在甘蔗地里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大量收購甘蔗,把甘蔗定在手里。

      批發市場里的貨賣完了,批發商們只能去地里再次下定,但是由于資本家們散布的假升價消息,你已經很難以之前的價格定到甘蔗了。所以只能買漲價。農戶看到真的漲價了,也一個勁的要高價。

      搞到的最后就是甘蔗地里的價格比批發市場的都貴。

      而又過幾天,批發商手里的貨又賣完了,連批發商自己都相信市場確實要起價了,于是也大量的從投機者手里定下高價甘蔗,投機推手們成功脫手,賺取差價。

      而隨后的情況就是,這一大量的存貨突然涌入市場,加上沒被定下的新貨。供大于求,有人開始賣低價處理手上的存貨了,市場就恐慌了,農戶也想著我只要有點錢賺就好了,它也開始按平時正常價賣了,于是市場就懸崖式的暴跌了。

      升價的時候沒人會想甘蔗是不是能值這么多錢,暴跌了才大呼上當。

      投機者的玩法越來越嫻熟,批發商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

      以前做批發生意是最吃香的,因為受到產業的波動小,貴來貴賣,利潤也比較大。

      但現在價格倒掛、產區價格過高等種種原因,使得水果零售價逐年攀升,消費者快吃不起了,不買了!

      而在這個鏈條上,受損的就不止批發商了。

      價格已經成為制約水果行業發展的緊箍咒

       

       

      果農、批發商、資本都希望水果可以越賣越貴,或者說賣的越貴越好。

       

       

      為此,上文已經說過,資本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整個產業鏈條上,從而希望水果可以從包裝、營銷等層面讓它身價更高。

       

       

      而他們的底氣基本來自日本,日本的水果一直是中國水果行業所向往的——優品優價、不愁銷、精致。

       

       

      但是中國畢竟不是日本,日本土地稀少、勞動力高昂、國家高度保護農業等原因促使他們不得不高價。

       

       

      中國有必要嗎?

       

       

      筆者在這里想說:“別只想給消費者最好的,要給消費者需要的。”

       

       

      現在的水果動輒要做某某品類的愛馬仕或者行業價格第一。

       

       

      但當所有的水果都一致想要定位高端,價格走高,那么誰來考慮中、低收入人群的需要?

       

       

      他們也想實現在自己收入范圍內的水果自由。

       

       

      可今年的水果市場價格卻已經超出了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要知道,每個等級的消費者都有自己的價格接受區間,比如你平時只買4元一斤的茄子,當它突然漲價至7元一斤了,你會怎么辦?

       

       

      選擇其他蔬菜代替。

       

       

      你可能會說,水果和蔬菜不一樣,它的溢價能力更高,但是高到什么程度,你有衡量標準嗎?

       

       

      更何況,水果還真的不算是剛需食品,消費者完全可以選擇不吃。

       

       

      優品優價并沒有錯,但是中國的國情也決定了,一旦價格超出了消費者心理價位,無論多好也沒有價值。我們果業企業在實現自己果品價值的同時也要防止陷入不斷調高服務、不斷調高價格、不斷調高品質,最終掉入價格緊箍咒內無法脫身的命運。


      評論(條)
      三農致富經 | 關于 | 投稿
      欧美日产亚洲国产精品,48多岁辽宁老熟女,日本老熟妇乱子伦精品,CHINESE熟女老女人HD
    1. <object id="mgaxx"></object>